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。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

Android中的Binder概述

Posted on By TinyVampirePudge

Android中的Binder概述

内容来自blog或者书籍。

Android应用的开发离不开四大组件(Activity,Service,BroadcastReceiver,ContentProvider),而这四大组件所涉及的通信底层都是依赖于Binder IPC机制的。例如当进程A中的Activity要向进程B中的Service通信,这便需要依赖于Binder IPC。不仅如此,整个Android系统架构中,大量采用了Binder机制作为IPC方案,当然也存在部分其它的IPC方式,比如Zygote通信便是采用Socket。

概念: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IPC方式,提供远程过程调用(RFC)功能。

从进程角度来看IPC机制:

图片来Gityuan的blog。

图片来Gityuan的blog。

每个Android的进程,只能运行在自己进程所拥有的虚拟地址空间,对应一个4G的虚拟地址空间,其中3GB是用户空间,1GB是内核空间,当然,内核空间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参数配置调整的。对于用户空间,不同进程之间彼此是不能共享的,而内核空间却是可共享的。Client进程向Server进程通信,恰恰是利用进程间可共享的内核内存空间来完成底层通信工作的,Client端和Server端往往采用ioctl等方法跟内核空间的驱动进行交互。

从组成元素角度看:

Android系统的Binder机制包含Client、Server、Service Manager和Binder驱动程序,其中Client、Server和Service Manager运行在用户空间,Binder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。Binder就是一种把这四个组件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,核心组件是Binder驱动程序。Service Manager提供了辅助管理的功能,Client和Server正是在Binder驱动和Service Manager提供的基础设施上,进行Client-Server通信。

架构图如下图所示:

图片来Gityuan的blog。

可以看出无论是注册服务和获取服务的过程都需要ServiceManager,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Service Manager是指Native层的ServiceManager(C++),并非指framework层的ServiceManager(Java)。ServiceManager是整个Binder通信机制的大管家,是Android进程间通信机制Binder的守护进程。

Binder通信采用C/S架构: 上图中Client/Server/ServiceManage之间的相互通信都是基于Binder机制。既然基于Binder机制通信,那么同样也是C/S架构,则图中的3大步骤都有相应的Client端与Server端。

  1. 注册服务(addService):Server进程要先注册Service到ServiceManager。该过程:Server是客户端,ServiceManager是服务端。

  2. 获取服务(getService):Client进程使用某个Service前,须先向ServiceManager中获取相应的Service。该过程:Client是客户端,ServiceManager是服务端。

  3. 使用服务:Client根据得到的Service信息建立与Service所在的Server进程通信的通路,然后就可以直接与Service交互。该过程:client是客户端,server是服务端。

图中的Client,Server,Service Manager之间交互都是虚线表示,是由于它们彼此之间不是直接交互的,而是都通过与Binder驱动进行交互的,从而实现IPC通信方式。其中Binder驱动位于内核空间,Client,Server,Service Manager位于用户空间。Binder驱动和Service Manager可以看做是Android平台的基础架构,而Client和Server是Android的应用层,开发人员只需自定义实现client、Server端,借助Android的基本平台架构便可以直接进行IPC通信。

Binder的使用场景:

Android中的跨进程通信方式有很多,比方说Bundle,文件共享,Binder系列(Messenger、AIDL、ContentProvider),Socket方式。

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如下所示: 这里写图片描述

参考:

①老罗 http://blog.csdn.net/luoshengyang/article/details/6618363

②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

http://gityuan.com/2015/10/31/binder-prepare/